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6日電(記者趙春暉)經過一年多搶修,分佈在天山南北的77座農牧區水庫先後“脫險”。在“強筋壯骨”之後,這些超期服役的小型水利設施不久將繼續在我國最乾旱的區域執行“馴水”任務。
      自治區水利廳透露,截至2013年12月,被列入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77座小型水庫完工或基本完工,2014年可投入使用。這些水庫庫容量均在10萬立方米至100萬立方米之間,在農業灌溉、防洪抗旱以及生產生活供水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。
      新疆是我國最乾旱的區域,卻擁有全國42%的冰川資源。隨著全球氣候變暖,新疆3大山脈中的冰川加速融化,由於能“攔蓄”冰川融水的山區水庫數量不足,這些優質水資源往往還沒有得到有效利用,就消失在準噶爾、塔里木兩大盆地的茫茫戈壁荒漠。
      與此同時,新疆水資源時間空間分佈不均,每年春夏兩季,在一些地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抗洪的同時,另一些地區卻飽受乾旱的威脅。因此,草原、荒漠中星羅棋佈的小型水庫,不僅可以二次攔截奔涌下山的冰川融水,還可起到化“水害”為“水利”的作用。
      然而,這些水庫絕大多數修建於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,設計水準和施工質量先天不足,加上超期服役,老化嚴重,不僅制約著當地經濟的發展,還存在安全隱患。
      2011年,新疆149座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工後,給年久失修的小型水庫“強筋壯骨”也被提上日程。自治區水利廳稱,隨著新疆越來越多的水庫投入使用,水利部門掌控水資源配置的主動權將大大增強,天山南北以乾旱著稱的兩大盆地缺水窘況也有望得到緩解。  (原標題:新疆維吾爾自治區77座農牧區病險水庫得到加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n95ynxtw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